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德强种植业家庭农场的大田里,灌浆期的玉米叶片浓绿。“现在是作物最需肥的时候,一旦发现叶尖发黄就要补肥。咱的玉米一瞅就知道不缺养分。”农场负责人潘丙国说。
植株长势好,背后有啥秘诀?
“好农艺搭配好农机,实现了精耕细作。”潘丙国的农场已经开展了8年的保护性耕作。他介绍,保护性耕作是指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等。常规的双行免耕播种机,肥料通常集中施在两列种行外侧,40厘米的窄行苗带间成了肥料“空白区”。今年初,农场引入了一款高性能免耕精量播种机,解决了这一问题。
德邦大为播种机助力吉林农场实现高产新突破(兴隆德强农场农场主潘丙国新闻报道)
走近细看,播种机中间多了一排施肥装置。“别看这个装置不起眼,效果立竿见影。”潘丙国说,增加的施肥行在窄行中间,距离苗带20厘米。这样一来,种行两边同步施肥,作物两侧根系都比较发达,对于植株中后期生长和提升抗倒伏能力很有好处。
除了“两行三肥”技术,这台农机也对其他环节进行了优化。“玉米秸秆量大,以往播种作业时,机器没过一会儿就堵塞趴窝了。有时种子落在干土的缝隙里,还会影响出苗。”今年用下来,潘丙国对新农机挺满意:星型拨草轮、圆盘开沟,清杂排堵效果不错;种子落到沟底湿土、覆土后,压种轮紧接着将土壤碾压紧实,“出的苗望过去齐溜溜的。”
“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促进免耕播种机的持续优化,推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加快推广。”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武介绍,公司与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和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合作,不断完善免耕播种机在变量播种、压种、侧深施肥等方面的性能,目前已累计生产1.5万多台。去年以来,新机型在吉林中部平原黑土区进行示范推广,玉米单产普遍提高了5%以上。
内容选自人民日报《好农艺搭配好农机 精耕细作实现好收成》,本报记者 郁静娴 常 钦,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